UPF(紫外线防护系数):表示防晒材料对紫外线的阻隔能力,计算公式为 UPF = 未防护时紫外线辐射量 / 防护后紫外线辐射量。例如,UPF50代表仅有1/50的紫外线可穿透面料到达皮肤,阻隔率≥98%14。
国家标准:根据《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》(GB/T 18830),UPF>40且UVA透过率<5%才可标注为“防紫外线产品”,UPF50+为最高标识36。
UPF15-24:基础防护,紫外线阻隔率约93.3%-95.9%,适合短时间户外活动1。
UPF25-39:中等防护,紫外线阻隔率提升至96.0%-97.4%,适合日常通勤12。
UPF40-50+:高效防护,阻隔率≥97.5%,满足长时间户外需求(如登山、徒步)13。
UPF50+实际阻隔率可达98%以上,超过50后提升空间极小(如UPF1000+仅提升至99.95%)25。
数值越高≠效果越好:
UPF50+已实现极高防护,UPF100+等超高数值更多是营销概念,实际防护差异不足1%25。
过高UPF值可能通过增加面料厚度或密度实现,但会牺牲透气性和舒适性23。
UPF与SPF的区别:
UPF针对所有紫外线(UVA+UVB),通过实验室测试面料阻隔能力7。
SPF仅衡量防晒霜对UVB的防护效果,依赖人体试验评估78。
日常通勤:UPF25-40足够,优先选择轻薄透气面料(如冰丝、锦纶)36。
户外活动:需UPF50+认证产品,重点关注透气网眼、抗摩擦设计36。
特殊需求:儿童或敏感肌人群优选通过OEKO-TEX® STANDARD 100认证的面料,避免化学残留风险36。
总结:UPF值体现紫外线阻隔能力,但并非越高越好。UPF50+已满足绝大多数场景需求,消费者应结合透气性、舒适度及使用场景综合选择
【本文标签】
【责任编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