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外线防护机制
防晒面料通过吸收或反射紫外线(UVA/UVB)实现防护,核心指标为
UPF值(紫外线防护系数)。UPF>40可阻挡97.5%紫外线,UPF50+可阻挡99%以上紫外线23。
深色面料(如红色、蓝色)因吸光性强,防晒效果优于浅色23。
国家标准
中国要求防晒服必须通过
GB/T 18830-2009认证,吊牌需明确标注UPF值23。
涤纶(聚酯纤维)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☆☆☆ | 高强度防晒需求(如登山) | 易闷汗,多次洗涤后易起皱23 |
锦纶(尼龙)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 日常通勤、轻度户外 | 防晒性略逊于涤纶23 |
棉纶(原纱冰丝)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高温环境、敏感肌人群 | 需添加助剂增强防晒性57 |
化纤材料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耐磨、防污需求场景 | 防晒持久性依赖工艺57 |
防晒剂直接加入纱线,防晒效果持久(可维持3年以上),耐洗性强56。
通过浸泡添加紫外线吸收剂(如二氧化钛),但水洗后防晒性能逐渐衰减56。
表面覆盖紫外线隔离层(类似防晒伞),防晒效果强但透气性差56。
:优先选择明确标注UPF50+且通过国标认证的产品28。
:原纱线工艺>染色助剂>涂层工艺(兼顾防晒性与透气性)56。
:深色、高密度面料防晒效果更优38。
:锦纶/棉纶更适合夏季长时间穿着,涤纶适合极端紫外线环境27。
避免漂白剂和强效洗涤剂,轻柔手洗或机洗(选择“防晒衣专用”模式)8。
阴凉处晾干,避免暴晒导致涂层或助剂失效8。
:2025年新兴技术,通过多孔结构实现高效辐射冷却,适用于高温场景1。
:环保型DWR涂层逐步替代含氟材料,减少环境污染7。
(注:防晒服性能需综合考虑UPF值、面料透气性及使用场景,避免盲目追求单一指标23。)
【本文标签】
【责任编辑】